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探讨了修道成仙的主题,用对比手法揭示了世俗追求与道家境界的差异。
前四句用强烈的对比开篇:五岳高山其实都是凡人尸骨堆积而成,千年寒霜永远等不到温暖的清晨——这两句暗喻世俗功名如同冰冷高山,耗尽生命也得不到真正的升华。后两句反问:为何甘愿沉迷短暂的人生幻象,却看不到炼丹台永恒的春天?这里"丹台春"象征道家修炼后获得的永恒境界。
中间两句点明修道真谛:最高真理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凝聚精神、修炼内在精华。"胎津"指人体本源能量,强调修炼要回归生命本真。
最后两句以音乐为喻:反复弹奏"六六"调式的琴曲(象征修炼过程),终有一日能顿悟玄妙真理。"琴心文"暗示修道需要用心体悟,就像理解音乐深层含义一样。
全诗通过"尸骨寒霜"与"丹台春"的强烈对比,劝诫世人看破短暂名利,追求精神永恒。语言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比如"六六"既指琴曲也可能暗合《易经》阴阳之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道至简"的哲学智慧。
赵汝湜
赵汝湜,号澹轩,太宗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一○),居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清嘉庆《馀杭县志》卷二三)。今录诗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