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湖边古祠的春日画卷,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动人。
上片从大场景切入:湖水与天际相连,湖面的波光卷走了所有寒意。这里用"水连天"展现开阔的视野,"卷尽寒烟"则巧妙地把无形的寒意具象化。接着笔锋转到祠堂里的女神像,说她离去已有千年,却依然保持着精心打扮的模样。"俨然"二字让石像突然有了生命感,暗示着人们对这位女神的永恒怀念。
下片镜头拉近到细部:细雨轻抚着青瓦,有人静静站在祠堂前。这里"漠漠"形容雨丝的轻柔,"飘"字让雨有了动态美。最后两句最妙,用梨花的开落暗示时光流逝,而"明朝又是春社"的结尾,既点明时令,又留下想象空间——明天的祭祀活动会是什么样?人们会如何纪念这位女神?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湖面全景推到祠堂特写,再定格在飘落的梨花上。通过景物更替暗含人事变迁,在静谧中透出淡淡的怅惘。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感触:湖水依旧、梨花照开,而女神的故事已流传千年。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简单的景物描写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