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八咏①

云收雾捲水漫漫,天末曈昽渐吐丹。
销铄千条穿白浪,琉璃万顷涌金盘。
荧光波撼难成片,赤沫鱼□可作团。
莫道扶桑相隔远,升沉明晦得同观(黄美娥编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海边壮观的日出景象,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画面感。

首联"云收雾捲水漫漫,天末曈昽渐吐丹"写黎明时分的海天景色:云雾渐渐散去,海面辽阔无垠,天边开始透出红色的曙光。这里用"吐丹"形容太阳初升,非常形象。

颔联"销铄千条穿白浪,琉璃万顷涌金盘"继续描写日出过程:阳光像千万条金线穿透海浪,整个海面像巨大的琉璃盘托起金色的太阳。"琉璃"比喻清澈的海水,"金盘"指初升的太阳,比喻新颖独特。

颈联"荧光波撼难成片,赤沫鱼□可作团"写阳光照射下海面的细节:波光粼粼难以连成片,而红色的浪花和鱼群(缺字处可能是"游"或"跃")却聚集成团。通过光影变化展现海面的动态美。

尾联"莫道扶桑相隔远,升沉明晦得同观"是点睛之笔:不要说台湾与大陆相隔遥远(扶桑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东方极远之地),我们其实共享着同一个太阳的升起落下、明暗变化。这里暗含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深意。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自然景观与家国情怀自然融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又含蓄地表达了民族统一的思想。诗人用"金盘""琉璃"等精美意象,让普通的日出场景变得格外动人。

张宏

张宏,号亦袁,江南上海县人,清贡生。由建宁府建安县知县调补为台湾县知县,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时上任,五十二年(1713)升任西城兵马司正指挥。在台期间,参与校订《重修台湾府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