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学画竹赞心斋先生家藏
方先生,性正直。靖国难,躬戮力。族不辞,死何惜?剖吾心,割吾舌。
身可烹,心难折。炳今古,耀史册。展画竹,泪痕湿。两三竿,五六尺。
挺贞姿,效贞节,疏乔枝,翻密叶,岁寒松,同春柏,起英风,凌霜雪。
顾此君,人悲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用直白的语言歌颂了一位名叫方正学的忠义之士,同时借画竹来比喻他的高尚品格。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耀史册")是对方正学人格的直接赞美。说他性格刚直,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即使面对灭族之灾也不退缩。诗中用"剖心割舌""身可烹"这些惨烈的意象,突出他宁死不屈的精神,说这种气节会永远被历史铭记。
第二部分("展画竹"到"凌霜雪")巧妙转折,通过描写竹子来隐喻人物品格。展开画着竹子的画卷时,作者流泪了——因为画上两三枝竹子("两三竿,五六尺")的姿态,正像方正学坚守节操的样子。竹子疏朗的枝干和茂密的叶子,就像他外柔内刚的性格;而将竹子与松柏并提,更强调他能像这些耐寒植物一样,在风雪中保持挺拔。
最后四句是情感升华。看着这些竹子("此君"指竹),人们不禁感到悲痛。这里竹子已不仅是植物,而成为忠烈精神的化身,让后人通过自然景物感受到人格的力量。
全诗最妙的是把人的气节和竹子的特性完美结合:竹子的中空象征虚心正直,竹节代表气节,耐寒特性对应坚韧——这些自然特征都成为忠义之士的精神写照。即使不懂典故的读者,也能从"凌霜雪""岁寒松"这些意象中,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