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马秦桃花诸山羡门安期生隐处

此去何可极,中心忽伤悲。乱山插沧海,千叠壮且奇。

信哉神仙宅,而养云雾姿。雕锼鬼斧觖,刮濯龙湫移。

坎窞森立剑,槎枒割灵旗。微涵赤岸水,暗产琼田芝。

老生今安在,方士不我欺。经过燕齐靡,出没楚汉危。

挟山作书镇,分海为砚池。残花锦石烂,淡墨珠岩披。

东溟地涵蓄,北极天斡维。玉舄投已远,桑田变难期。

誓追凌波步,行折拂日枝。羽丘杳如梦,玄圃深更疑。

岂无抱朴子,去我乃若遗。空馀炼药鼎,尚有樵人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望马秦、桃花等仙山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又暗含对现实人生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前四句)直抒胸臆,用"何可极""忽伤悲"表达面对仙山时既向往又怅惘的矛盾心情。就像现代人看到绝美风景时,既惊叹又感叹"这么美的地方我却不能常驻"的复杂感受。

中间主体部分("乱山插沧海"到"尚有樵人知")用大量奇幻比喻构建神仙世界:把险峻山势比作鬼斧神工的雕刻,将云雾缭绕比作龙潭洗濯,山峰像倒插的宝剑,树枝如神灵的旗帜。特别生动的是"挟山作书镇,分海为砚池"这两句,想象神仙把山当镇纸、海作砚台,展现出恢弘的想象力。

结尾透露出求仙不得的遗憾。诗人明知神仙传说可能只是方士的谎言("方士不我欺"),见过燕齐楚汉的历史变迁,却仍向往着"凌波步""拂日枝"的神仙生活。最后以"炼药鼎"被樵夫发现的细节收尾,暗示修仙痕迹犹在而仙人已逝,留下无限怅惘。

全诗的魅力在于将地理景观(马秦山等)、神话传说(安期生等仙人)和个人感悟完美融合,用夸张的比喻把静态山水写得气势磅礴。诗人对仙境的向往,本质上是对超越平凡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古今相通,就像现代人也会幻想远离尘嚣的秘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