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床则杨伯古诗代简

此君丘壑姿,不受世炎凉。
那知犹有用,未免斤斧伤。
矫揉加尺度,指绕百鍊刚。
直节甘枕藉,凛气荐冰霜。
纨扇有用舍,杞桮真贼戕。
所用已卑贱,幸升君子堂。
用之苟非人,珪璧污闺房。
君家鸿鹄群,风雨今对床。
故令厕其间,贵贱可两忘。
他时飞雪或不常,烦君拂拭悬虹梁。
除非高士延孺子,无令今年少辰真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竹子制作的床为切入点,通过拟人化手法展现了一种高洁品格与现实困境的碰撞。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前四句)写竹子的本性:诗人把竹子比作超脱世俗的隐士("此君"),本应在山野间保持天然姿态("丘壑姿"),却因被人利用而遭受砍伐。这里暗喻有才华的人被迫卷入世俗的无奈。

第二层(中间八句)写竹床的遭遇:经过人工改造("矫揉加尺度"),坚硬的竹子("百鍊刚")被制成床具。诗人用对比手法说:虽然沦为日常用具("直节甘枕藉"),但竹子的清高气节仍在("凛气荐冰霜")。通过纨扇、杞桮等典故,暗示人才被庸人使用的悲哀。

第三层(后八句)寄托理想:诗人希望这张竹床能被真正懂它的人使用("高士延孺子"),在风雨之夜与志同道合者("鸿鹄群")畅谈,达到超越物质贵贱的精神交流。最后以"悬虹梁"的意象,表达对知音赏识的期待。

全诗妙在将普通竹床写出人格魅力,表面写物,实则寄托了诗人对人才使用的思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被谁使用,而在于是否遇到懂它的灵魂。诗中"贵贱可两忘"的观点,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