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不睡 其二

少日无欢老易愁,莺花过眼一春休。
清虚未解穷聃释,情思谁能更孔周。
白醉暂烦檐送暖,苍颜惟恐镜包羞。
争知一点天然物,不共浮生作去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生活的感悟,核心是"时间流逝"和"人生困惑"。

前两句说年轻时不懂快乐,老了又容易忧愁,像黄莺鲜花这样的美好事物转眼就随着春天消失了。这里用"莺花过眼"这个生动的比喻,表达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无奈。

中间四句写人生的困惑:既搞不懂道家佛家的玄妙道理(聃指老子,释指佛祖),又达不到儒家圣人的境界(孔周指孔子和周公)。屋檐下的温暖让人暂时沉醉,但照镜子时又怕看见衰老的容颜。这些句子写出了普通人面对哲学、衰老时的典型心态。

最后两句最精彩:人哪里知道,生命中最珍贵的那点"天然"本质(可能指纯真的本心),其实是不随着人生起落而改变的。这里"不共浮生作去留"用拟人手法,说真我不会跟着世俗浮沉,暗示要保持内心的纯粹。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把中年人看透世情却又保持初心的矛盾心理写得真实动人。最打动人的是最后点出:尽管外在的一切都在变化,但人内心最本真的部分永远都在。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