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桂花家人不与 其一

诚斋诗句要商量,尽道春花艳未强。
谁识维摩病居士,不应闻取木樨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号诚斋)的作品,主题围绕桂花香气展开,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态度。

前两句"诚斋诗句要商量,尽道春花艳未强"是说:人们常讨论杨万里的诗,总认为他笔下春花的艳丽不够浓烈。这里暗指普通人追求鲜艳张扬的美,而诗人却有自己的独特品味。

后两句"谁识维摩病居士,不应闻取木樨香"用了佛教维摩诘居士的典故:这位得道高僧示现病相却内心澄明。诗人自比维摩诘,暗示真正的高雅之士不该执着于桂花(木樨)的香气。这里的"不应闻取"不是真的拒绝花香,而是表达一种超越感官享受的精神境界——真正的美不在于外在的浓艳香气,而在于内心的领悟。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桂花香气比喻世俗追求的美,与精神境界形成对比 2. 通过"病居士"的形象,展现超然物外的智慧 3. 在否定形式中("不应闻取")反而肯定了更高层次的审美

诗人其实是在说:与其追逐外在的艳丽芬芳,不如修炼内心的澄明。这种看似否定实则升华的写法,正是宋代文人追求"平淡中见深远"的美学体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