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卿病中典衣买歌者因持絮酒就其丧所试之

昨日经过欢燕时,满堂歌舞金屈卮。
日日日斜舞长袖,夜夜夜深歌接?。
今日欢情犹未足,炙鸡絮酒还来续。
何戡虽善歌,唐衢亦善哭。
一生一死复一杯,或歌或泣还成曲。
座上多白云,门前总流水。
人琴叹俱亡,风流浑不死。
十千五千未满杯,三弦四弦已盈耳。
佳婿佳儿垞帐前,故人故宴帷堂里。
山阳笛,伯牙琴,至今千载为知音。
平生尊酒若常在,生死交情深不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朋友去世后,诗人用特殊方式悼念他的故事。全诗通过"昨日"和"今日"的强烈对比,展现生死无常的感慨。

前六句用对比手法:昨天还在歌舞宴饮(金酒杯、长袖舞、彻夜欢歌),今天就用祭品(烤鸡、酒)来祭奠了。这里用欢宴场景反衬死亡的突然,就像电影里前一秒欢声笑语,下一秒黑白默哀。

中间八句用音乐贯穿生死:提到唐代著名歌手何戡和善哭的唐衢,说活着的人唱歌、逝去的人"哭泣",生死对话都化成了音乐。用"白云流水"比喻人生无常,但强调逝者的风流气质永远留存。祭奠时酒还没喝完,琴声就已响起,说明音乐比物质更能传递情感。

后六句写葬礼场景:逝者的儿女亲友聚在灵堂,就像他生前开宴会一样。最后用"山阳笛"(晋代悼念友人的典故)和"伯牙琴"(知音故事)强调:只要保留着共同回忆(比如一起喝过的酒杯),生死都不能阻断真挚友情。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祭奠写成"续写欢宴"——不是悲伤痛哭,而是用逝者生前最爱的歌舞来送别。这种"笑着流泪"的悼念方式,比单纯哭泣更有力量,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会因死亡消失,而会通过共同记忆永远延续。

张献翼

(1534-1604)字幼于,后更名敉,长洲人。张凤翼之弟。嘉靖中国子监生。为人放荡不羁,言行诡异,与兄凤翼、燕翼并有才名,时称“三张。”精于易,其说《易》诸作,皆平正通达,笃实不支,为人所称。献翼著作,有《文起堂集》十卷,《纨绮集》一卷,及《读易纪闻》、《读易韵考》等,均《四总库目》并行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