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幽默自嘲的口吻,道出了老年人面对病痛的无奈与超脱。
开头两句像在发牢骚:年纪大了浑身是病,连艾灸烫出的疤痕都没地方再下针了。这里用"灸瘢着艾"这个具体画面,生动表现了老人长期与病痛斗争的状态。
后两句突然转折:佛家说人的身体本是虚幻(六根指感官,四大指地水火风),既然连身体都不真实,还找什么医生扎针呢?这种带着禅意的自问自答,把肉体痛苦升华成哲学思考。
全诗妙在把"针灸"这个治病手段,双关成"点拨"的意思。表面抱怨无医可治,实则表达对生命本质的领悟——病痛本就是虚幻执念,何须外求解法。这种苦中作乐的智慧,让沉重的老年话题变得举重若轻。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