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 其四

身如圈里羊,命报恰(一作「怜」)相当。
羊即披毛走,人著好衣裳。
脱衣(一作「却」)赤体立,刑(一作「则」)役不如羊。
羊即日日死,人还日日亡。
从头捉将去,还同肥好羊。
羊(一作「人」)即辛苦死,人去无破伤。
命绝逐他走,魂魄历他乡。
有钱多造福,吃著好衣裳。
愚人广造罪,志(张改作「智」)者好思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羊和人的对比,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荒诞,语言直白却发人深省。

开头把人的命运比作圈养的羊,看似荒诞却暗含深意:羊虽然被剪毛、宰杀,但人穿上好衣服就真的比羊高贵吗?接着笔锋一转——人脱光衣服站在刑场上时,连羊都不如。羊死了就是结束,人死后还要被当肥羊一样拖走,灵魂漂泊他乡。

后面四句像一记警钟:有钱人忙着享乐造孽,普通人盲目跟风作恶,只有聪明人才会停下来思考。全诗最震撼的是"魂魄历他乡"这句,用游魂的意象暗示:生前追逐的衣裳美食,死后都成虚空。

诗人用市井语言撕开生活假象:我们以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其实和待宰的羊没区别。这种用日常事物揭示生命真相的手法,就像现代人用"社畜"自嘲一样犀利。最后两句的对比尤其深刻——愚人沉溺物欲,智者保持清醒,这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依然值得深思。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