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其一 冬至题秋声集,用石帚韵,并谱四声
止云恋笛,絮蛩天短韵,消遣光景。
水作愁怀,暗化尽、激石嘶风吟兴。
万响都清,千愁同诉,一卷凄烟冷。
潘鬓羞粉,去时孰与临镜。
应悔祸枣灾梨,栖灵话梦,影心兵诗阵。
不数名场,甚霸国、龙虎输谁偏胜。
漫理哀弦,须吹暖琯,候转将梅信。
姜词春在,贺囊血剩堪省。
水作愁怀,暗化尽、激石嘶风吟兴。
万响都清,千愁同诉,一卷凄烟冷。
潘鬓羞粉,去时孰与临镜。
应悔祸枣灾梨,栖灵话梦,影心兵诗阵。
不数名场,甚霸国、龙虎输谁偏胜。
漫理哀弦,须吹暖琯,候转将梅信。
姜词春在,贺囊血剩堪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冬至为背景,通过秋声的意象抒发人生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孤独的冬日心境 开篇用"蛩鸣短促、云朵缠绕笛声"的听觉画面,勾勒出冬日萧瑟的氛围。诗人像用流水般的愁绪冲刷石头,将写诗的兴致都消磨殆尽。这里用"水作愁怀"的比喻,让抽象的忧愁变得可视可感。
二、对往事的追悔 "潘鬓羞粉"借用美男子潘安白发的典故,暗示年华老去却一事无成的羞愧。诗人后悔当年像"祸害枣树梨树"般浪费才华,现在只能在诗中排兵布阵,像用影子打仗般虚无。这里把写诗比作布阵,既新颖又透着力不从心的自嘲。
三、冬日里的希望 结尾笔锋一转,说虽然现在弹奏的是哀伤的曲调,但就像冬至后阳气回升,终会等到梅花报春。特别提到姜夔词中"春在"的意境,暗示自己作品中仍留存着生命的热忱。最后用李贺"锦囊储诗"的典故,表明呕心沥血写就的诗篇值得细细品味。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在寒冷孤寂中依然保持着对温暖的期待。那些关于衰老、悔恨的沉重情绪,最终都化作对艺术生命的坚守,就像冬至这个转折点,最冷的时节里其实已孕育着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