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而感兴
抱膝住青山,青山对终日。
采药吸天风,扣松读古易。
飞云共去来,飘飘乃自逸。
神游象帝先,未凿真元质。
食气饮沆瀣,灭景炼元秘。
道果在窈冥,守和处其一。
俯首瞰无穷,宇宙不盈室。
何必说长生,元化同消息。
采药吸天风,扣松读古易。
飞云共去来,飘飘乃自逸。
神游象帝先,未凿真元质。
食气饮沆瀣,灭景炼元秘。
道果在窈冥,守和处其一。
俯首瞰无穷,宇宙不盈室。
何必说长生,元化同消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修道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开篇"抱膝住青山"四句,用简单的生活画面勾勒出隐士形象:他悠闲地抱膝坐在青山前,与山终日相对。采药时感受山风,抚摸松树时研读《易经》,将日常修行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间"飞云共去来"六句,通过云朵的飘逸自由,引出修道者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神游象帝先"等句用道家术语,说明修行者追求返璞归真,通过呼吸天地精华来修炼内在的"元秘"(即生命本源)。
结尾"俯首瞰无穷"四句是思想升华:从高处俯视,发现浩瀚宇宙不过如一室之小。最后提出不必刻意追求长生,因为人的生命本就与自然变化("元化")相通,暗含道家"顺应自然"的智慧。
全诗妙在将深奥的修道体验化作可感的日常景象:采药、读易、观云等生活细节,都成为体悟大道的途径。最后把宇宙纳入斗室的想象,既展现开阔的宇宙观,又回归淡泊的生活态度,给人以"大道至简"的启示。
陈讲
陈讲,字子学,号中川,遂宁县罗家场(今四川遂宁船山区永兴镇)人。明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升山西提学使,历河南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抚。著《中川文集》《茶马志》。死后葬联盟乡真教寺。其乡旧有解元牌坊、名臣牌坊,早毁。隆庆四年(1570)在墓前立有御祭陈讲文石碑,亦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