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旅居他乡的人,听到街头卖花声后触发的细腻情感。全篇用生活化的画面和直白的心理描写,展现春光易逝、孤独思乡的惆怅。
上阕从卖花声切入:东风送来花香,墙外小贩的叫卖声隔着粉色墙头传来。这声音勾起了主人公的愁绪——春天明明就在眼前,自己却像赊账般短暂拥有,连摘朵花戴在鬓边都无人可赠。这里用"赊春光"的比喻,生动道出漂泊者与美好事物之间的隔阂。
下阕转向对花的具体观察:青嫩的花苞、褪色的残红,就像醒来后记不清的蝴蝶梦。这种模糊感延续到结尾:主人公数着离家的日子发呆,突然发现玫瑰已悄悄开败。最后两句最妙,用花开花谢的自然过程,暗喻思念随时间发酵却无人诉说的寂寞。
全词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卖花声、粉墙、褪色花瓣、凋谢的玫瑰,这些意象串联起游子敏感的心灵轨迹。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克制的情感——没有痛哭流涕,只是通过"赊""闷""忖"这些轻微的动作,就让读者感受到平静表面下的汹涌思念。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