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三首 其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馀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在黄昏时分泛舟江上,触景生情引发的浓浓乡愁。

开篇就说"荆蛮不是我的家乡,我为什么在这里停留这么久",直接点明主题——思乡。接着用一连串生动的画面描写黄昏景象:山脊还留着夕阳余光,山坳已暗了下来,狐狸窜回洞穴,鸟儿飞回老林,江水哗哗作响,猴子在岸边啼叫,凉风掀起衣角,露水打湿衣衫。这些景物描写看似平常,其实都在反衬游子的孤独——动物都知道归巢,而人却漂泊无依。

夜深人静时,游子辗转难眠,干脆起身弹琴。琴声仿佛懂得人心,自动弹出悲凉的曲调。最后发出感叹:这种漂泊的日子看不到尽头,沉重的乡愁快要让人承受不住了。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动物归巢反衬游子无家可归,形成强烈对比 2. 把抽象的情绪(乡愁)转化为具体的景物(落日、归鸟、猿啼等) 3. 结尾的直抒胸臆,让压抑已久的感情喷涌而出 4. 语言朴素自然,就像在诉说家常,却字字含情

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只是如实记录所见所感,却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刻骨的思乡之情。这种真挚的情感,正是这首诗穿越时空依然动人的秘密。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