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自在随性的修行者形象,传递出淡泊名利、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前两句写修行者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丛林随处便安身"就像说这位高人走到哪都能当自己家,连大象(龙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在他眼里也不过是普通动物(六群)。这里用大象比喻世俗眼中的大人物,说明修行者早已看淡身份地位。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对比展现人物特质:明明品德高尚(盛德)却总装糊涂(若愚),明明能说会道(佳言如屑)却很少开口。两个生活场景特别有画面感——月光下在石头上打坐,松林间煮茶时看云卷云舒,这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正是修行者追求的境界。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原本觉得整座青山都是自己的(无限青山元属我),现在却要分一半给别人。这看似抱怨,实则透露出修行者对"占有欲"的释然,用幽默的方式表达"连青山都可以与人分享,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豁达。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修行道理藏在日常场景中,通过"装糊涂""分青山"这些接地气的表达,让人感受到:真正的智慧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融入生活的从容与幽默。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