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松

两崖峭立夹幽涧,涧底长松生直干。崖高涧低无路通,铁骨霜鳞有谁看。

托根若在徂徕野,千尺良材逢匠者。拔为梁栋登庙堂,岂容偃蹇山林下。

涧底松,安可贱,地位虽卑独无怨。不愿用于汉家未央宫,不愿用于唐室含元殿。

久无帝舜作岩廊,甘分沉沦羞贾衒。自从长养数百年,绝彼斤斧全吾天。

未央含元虽壮丽,回首瓦砾凄寒烟。君不见牺尊青黄木之灾,至宝不琢真奇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涧底松》描述了一株生长在深山涧底的松树,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价值的看法。

首先,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一棵长在岩石缝隙中的松树。这些岩石高耸入云,涧底深幽,没有路可以到达松树所在的地方。这种环境虽然恶劣,但松树依然挺立,象征着在艰难环境下顽强生存的精神。

诗中提到,如果松树生长在徂徕山野,它会被有眼光的人发现,成为有用的木材,修建宫殿。然而,现在的它被遗弃在涧底,没有被利用的价值。这比喻了一些有才华的人,虽然他们有能力,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诗人认为,尽管松树被遗弃在涧底,它仍然坚持自己的姿态,不会沮丧或怨恨。它不愿意为汉朝或唐朝的宫殿做装饰,宁愿长久保持自己的自然状态,不被砍伐和雕琢。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乐观态度,以及对自然和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

最后,诗人提到即使未央宫和含元殿这样壮丽的建筑,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成瓦砾,显得凄凉。这暗示了任何宏伟的事物最终都会消逝,而自然和真正的价值是不会磨灭的。

整首诗通过对涧底松树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个人价值和命运的看法,强调了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也要坚持自我,保持本真,不被外在的评价所左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