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姑苏台枕吴江水,层级鳞差向天倚。秋高露白万林空,
低望吴田三百里。当时雄盛如何比,千仞无根立平地。
台前夹月吹玉鸾,台上迎凉撼金翠。银河倒泻君王醉,
滟酒峨冠眄西子。宫娃酣态舞娉婷,香飙四飒青城坠。
伍员结舌长嘘嚱,忠谏无因到君耳。城乌啼尽海霞销,
深掩金屏日高睡。王道潜隳伍员死,可叹斗间瞻王气。
会稽勾践拥长矛,万马鸣蹄扫空垒。瓦解冰销真可耻,
凝艳妖芳安足恃。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
君怀逸气还东吴,吟狂日日游姑苏。兴来下笔到奇景,
瑶盘迸洒蛟人珠。大鹏矫翼翻云衢,嵩峰霁后凌天孤。
海潮秋打罗刹石,月魄夜当彭蠡湖。有时凝思家虚无,
霓幢仿佛游仙都。琳琅暗戛玉华殿,天香静袅金芙蕖。
君声日下闻来久,清赡何人敢敌手。我逃名迹遁西林,
不得灞陵倾别酒。莫便五湖为隐沦,年年三十升仙人。
低望吴田三百里。当时雄盛如何比,千仞无根立平地。
台前夹月吹玉鸾,台上迎凉撼金翠。银河倒泻君王醉,
滟酒峨冠眄西子。宫娃酣态舞娉婷,香飙四飒青城坠。
伍员结舌长嘘嚱,忠谏无因到君耳。城乌啼尽海霞销,
深掩金屏日高睡。王道潜隳伍员死,可叹斗间瞻王气。
会稽勾践拥长矛,万马鸣蹄扫空垒。瓦解冰销真可耻,
凝艳妖芳安足恃。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
君怀逸气还东吴,吟狂日日游姑苏。兴来下笔到奇景,
瑶盘迸洒蛟人珠。大鹏矫翼翻云衢,嵩峰霁后凌天孤。
海潮秋打罗刹石,月魄夜当彭蠡湖。有时凝思家虚无,
霓幢仿佛游仙都。琳琅暗戛玉华殿,天香静袅金芙蕖。
君声日下闻来久,清赡何人敢敌手。我逃名迹遁西林,
不得灞陵倾别酒。莫便五湖为隐沦,年年三十升仙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姑苏台(苏州的一处古迹)为背景,通过怀古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劝慰。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历史兴衰的画卷(开头到"凝艳妖芳安足恃") 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描绘了姑苏台曾经的繁华:高台临江、灯火辉煌,吴王夫差在这里醉生梦死,西施翩翩起舞。但紧接着笔锋一转,用伍子胥的悲剧(忠臣被冤杀)暗示这种奢靡生活的脆弱。最终越国灭吴,曾经的辉煌如"瓦解冰销",警示世人:靠美色和享乐维持的强盛终将崩塌。
第二部分:友人形象的刻画("可怜荒堞晚冥濛"到"天香静袅金芙蕖") 镜头转向现实中的友人(下第秀才)。诗人用"麋鹿呦呦"的荒凉遗址作过渡,描写这位落第才子的潇洒:他虽考试失利,却依然在姑苏纵情山水、狂放作诗。诗人用"大鹏翻云""嵩峰凌天"等豪迈意象,赞美友人超凡的才华和豁达的胸襟。
第三部分:真挚的临别赠言(最后六句) 诗人直言友人的诗名早已远播("君声日下闻来久"),并坦诚自己因隐居无法践行饯别之约。最后两句最见真情:他劝友人不要就此归隐,因为"三十升仙人"的典故(范蠡功成身退)暗示:真正的才华终会得到认可,现在放弃为时过早。
诗歌魅力: 1. 时空穿梭感:通过古今场景的切换(从吴宫夜宴到友人游山),让历史教训与现实选择形成共鸣。 2. 矛盾中的力量:一边写历史的残酷(忠臣惨死、国家覆灭),一边写友人的不羁(考试失败却诗兴更浓),展现逆境中的文人风骨。 3. 接地气的哲理:用"靠美色治国必亡"的历史故事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朴素道理,让深刻主题通俗易懂。
核心思想: 诗人通过吴国兴衰告诫世人:沉迷享乐终致灭亡,真正的价值在于才华与品格。对落第友人的劝慰实则传递了一种积极人生观:一时的挫折不必消沉,保持本真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