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窃禄》是一位官员对自己仕途生涯的深刻反思,充满了愧疚与无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混日子"的愧疚 开头"窃禄成何补"(白占俸禄有什么用)直接点出主题——诗人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拿着朝廷工资却没做出实际贡献。"柏府"指御史衙门,说明他多年在监察机构工作,却感到自己像衙门里摆设的柏树,毫无作为。
2. 职场中的无力感 "无声惭仗马"用皇宫仪仗队的哑巴马来比喻自己——这些马装饰华丽但不能嘶鸣,就像他身为言官却不敢直言进谏。"有泪对刑书"则显示他面对案件文书时,内心痛苦却无能为力。
3.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救世人难跂"说想拯救百姓却够不着("跂"是踮脚),"携锄愿复虚"暗用陶渊明弃官种地的典故,表示连辞职归隐都做不到。这种进退两难的矛盾,很多职场人都会感同身受。
4. 深夜的自我拷问 结尾最动人:白发苍苍还穿着红色官服("朱绂"),半夜辗转难眠。这个画面把中年危机、职业倦怠、道德焦虑全部浓缩在一起——既舍不得官职,又厌恶这样的自己。
全诗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职场困境:拿着铁饭碗却良心不安,想有所作为又受制于体制,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这种"社畜"般的痛苦,穿越千年依然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王九龄
王九龄(公元?年至一七o九年)字子武,江南华亭人,王顼龄之弟。生年不详,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恬静有雅量。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九龄之诗,才思富艳,著有艾纳山房集五卷,《四库总目》与松溪词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