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晖亭
孤亭叠嶂东,宛是古屏风。每到天将暮,浑疑日再中。
馀霞犹散绮,新月已张弓。一水漪涟媚,千岩木叶红。
玳筵何烜赫,火宅忽牢笼。隙晃归巢燕,檐拖截涧虹。
果迷丹橘熟,洞讶赤城通。似烧连松坞,如斑染竹丛。
近邀青琐客,来伴紫芝翁。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未穷。
阳乌看黯黯,归马恨匆匆。会待长栖隐,青冥逐去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西晖亭》描绘的是黄昏时分山间小亭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感慨。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
诗歌开篇先点明地点——一座孤亭坐落在重叠的山峦间,像一面古老的屏风。接着用"日再中"的错觉,突出晚霞的绚烂,仿佛太阳重新升起。随后用"散绮""张弓"等形象比喻,描绘晚霞如丝绸般铺开、新月如弯弓初升的动人画面。
中段通过"一水漪涟""千岩木叶红"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夕阳下的山水之美:波光粼粼的溪水、漫山遍野的红叶、归巢的燕子、横跨山涧的彩虹,还有熟透的橘子和被晚霞染红的松林竹丛。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秋日黄昏图。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从美景联想到人生。用"火宅"比喻尘世的束缚,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望着黯淡下去的夕阳和匆匆归去的马匹,诗人流露出时光易逝的惆怅,最终以"追随远去的鸿雁"这一意象,含蓄地表明自己渴望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心愿。
全诗最精彩之处在于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自然衔接,晚霞的绚烂短暂正如人生的繁华易逝,而山林永恒的美景则成为诗人精神寄托的归宿。诗中色彩运用尤为突出,红霞、红叶、红橘等红色意象的反复出现,既强化了视觉冲击力,也暗含了诗人炽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