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宿净名寺步铁障城认一线天
游山惜寸阴,得暇即寻讨。步入铁障城,城高天渐小。
打头洒珠玑,湿我缣单衣。似雨恰非雨,濛濛山溜飞。
诸洞空中悬,道是猿猴宅。颇有高人风,呼之不肯出。
踏湿两芒鞋,流连那肯回。一线天未过,一线月又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净名寺附近山中的一次夜游,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探索的乐趣。
开篇两句直接点明主题:作者珍惜游玩山水的每一分钟,一有空闲就去探寻美景。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接下来,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写进入"铁障城"(可能是陡峭山壁形成的天然屏障)后的感受:山势高耸,天空都显得狭小了。这里用"城高天渐小"的对比,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山势的雄伟。
随后作者遇到山中飘洒的水雾,打湿了衣服。但他没有抱怨,反而用"珠玑"来形容水滴,把寻常的淋湿变成了一种诗意的体验。"似雨非雨"的描写很准确,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朦胧的水雾中。
诗中还写到悬空的洞穴,传说中是猿猴的住所。作者幽默地说这些猿猴"颇有高人风范",怎么叫都不肯出来,给山水增添了几分灵性和趣味性。
最后,作者虽然鞋子都湿了,却流连忘返。用"一线天未过,一线月又来"的巧妙呼应,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美景接连不断,让人舍不得离开。月光与山缝相映成趣,给夜游画上完美的句号。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意境优美,把一次普通的山中夜游写得妙趣横生。作者善于捕捉细节,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游玩时的快乐心情。读来让人也想放下手机,去体验一把这样的山水之乐。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