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灊山
灊皖相峥嵘,江淮名最著。
下枕大江流,浩荡云涛怒。
汉皇重封事,兹山奠南土。
上帝眷此邦,司命福黎庶。
斟酌赏罚柄,惠泽均雨露。
开元政熙洽,一夜一软语。
皇家谨司锁,剑戟生卫护。
十年兵火馀,所存一二数。
兹地岂湮没,栋宇仅如故。
两山势若抱,巉崖如虎踞。
下视万木杪,溪流更奔注。
忽有羽客来,相寻恣幽步。
扪萝度绝嶂,涉水得微路。
岩石掩如扉,必有神仙驻。
昔年老真人,此是幽栖处。
愿君骨不凡,可以永期遇。
欲下叩其扉,雷霆起烟雾。
正恐渠相留,徘徊不能去。
下枕大江流,浩荡云涛怒。
汉皇重封事,兹山奠南土。
上帝眷此邦,司命福黎庶。
斟酌赏罚柄,惠泽均雨露。
开元政熙洽,一夜一软语。
皇家谨司锁,剑戟生卫护。
十年兵火馀,所存一二数。
兹地岂湮没,栋宇仅如故。
两山势若抱,巉崖如虎踞。
下视万木杪,溪流更奔注。
忽有羽客来,相寻恣幽步。
扪萝度绝嶂,涉水得微路。
岩石掩如扉,必有神仙驻。
昔年老真人,此是幽栖处。
愿君骨不凡,可以永期遇。
欲下叩其扉,雷霆起烟雾。
正恐渠相留,徘徊不能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写灊山的诗词,灊山是一个地名,这首诗对灊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进行了赞美和描述。
首联“灊皖相峥嵘,江淮名最著”,描述了灊山和皖山的雄伟和壮观,以及它们在江淮地区的知名度。
颔联“下枕大江流,浩荡云涛怒”,描绘了灊山靠近大江,江流浩荡,云涛翻滚的壮观景象。
接下来几联,描述了灊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到汉朝皇帝对此地的重视,上帝眷顾此邦,皇家在此设立重要的防护措施,表现出灊山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随后,诗词转向描述灊山的自然风光。山势如抱,巉崖如虎踞,表现出山的险峻和壮丽。山下万木丛生,溪流奔注,景色优美。
接着,诗词中出现“羽客”,即道士,他们在此山间恣意漫步,探索幽径。诗人描述了他们扪萝度绝嶂,涉水得微路的情景,展现了灊山的神秘和深邃。
然后,诗人进一步想象山中可能有神仙居住,岩石掩映如同门扉,这里曾经是老真人的幽栖处。他邀请读者一起探访,扣响那扇门,体验神秘莫测的仙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灊山的深厚感情和留恋。他担心被神仙留下,徘徊不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深入浅出地描绘了灊山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灊山的壮丽、神秘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曾惇
曾惇,字谹父,南丰(今属江西)人。纡子。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官太府寺丞,十二年知黄州(《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十四年知台州,十八年知镇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五一、一五八)。曾惇诗,据《能改斋漫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