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重游故地斗野亭时的感慨,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前两句点明地点:这亭子曾是豪杰们聚会的地方,连亭子的名字都带着当年的豪气。但紧接着三四句笔锋一转,用"谢公堰""董家湖"两个具体景物,写出如今这里只剩凄凉荒芜、湖水空荡的景象。
五六句是诗人的思考:当年热闹的场景都成了过眼云烟,连记录往事的诗文也不知是否还留存。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诗人站在亭上,满心都是说不出的遗憾,只能挠着头长叹一声。这个"搔首独长吁"的细节特别真实,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他那种无人倾诉的孤独和无奈。
全诗妙在把历史变迁的宏大主题,通过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表现。没有用夸张的修辞,就像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却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体会到:时间会带走一切,连最辉煌的过往最终也只剩一声叹息。
尤袤
尤袤(mào)(1127年—1202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