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车质斋师
退之文字羲之字,大江以南首屈指。
门前问字车马屯,陶成多士作佳士。
梁溪邵师昨岁殂,同作长歌问天只。
邵师既往情感伤,幸得吾师健饭耳。
那堪鹤召游东维,不见人间泪如水。
二十年来一刹那,老成凋谢已如此。
呜呼自古谁不死,既死不朽人有几。
门前问字车马屯,陶成多士作佳士。
梁溪邵师昨岁殂,同作长歌问天只。
邵师既往情感伤,幸得吾师健饭耳。
那堪鹤召游东维,不见人间泪如水。
二十年来一刹那,老成凋谢已如此。
呜呼自古谁不死,既死不朽人有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恩师车质斋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师生情谊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先赞美老师的才华("退之文字羲之字"指老师文章像韩愈,书法像王羲之),说他是江南第一人,门下学生众多且都成才。这里用"车马屯"形容来求学的人很多。
2. 中间转入哀思,先说去年另一位邵老师去世时大家就很伤心,庆幸当时车老师还健在。没想到转眼车老师也仙逝("鹤召游东维"是道家成仙的说法),让人泪流不止。二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一刹那"),老一辈相继离世。
3. 最后发出感慨:虽然人终有一死,但能像老师这样死后仍被人铭记的却不多。这里"既死不朽"既是对老师德才的肯定,也暗含传承老师精神的决心。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邵师与车师、生与死)强化情感 - 时间跨度处理巧妙(从"昨岁"到"二十年") - 结尾的生死观既豁达又深情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却感人至深
全诗展现了传统文人尊师重道的情怀,也道出了生命易逝但精神可传承的永恒主题。
李颖
李颖,字小尹,号蓉山,又号潜伊,能诗善书,嘉庆十五年(1811)因年老恩赐副贡,1814年赐举人。著有《蓉山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