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女弹筝歌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
二声白猿臂拓颊,郑女出参丈人时。
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八岁女孩弹筝时惊人的音乐才华。

开头直接点出主角——八岁的郑女会弹筝。用"春风吹落天上声"这样优美的比喻,说她的琴声像是春风把天上的仙乐吹落人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美妙的音乐世界。

接下来用三个排比句描写琴声的神奇效果:第一声能让听者感动落泪(雍门指城门,这里代指普通百姓);第二声能让水中鲤鱼激动得跃出水面;第三声能让山中的白猿听得入迷,托着腮帮子发呆。这些夸张的描写都是在说:她的琴技已经出神入化,不仅能打动人心,连动物都被深深吸引。

后四句转到表演场景:当郑女在长辈面前正式演奏时,她的琴声让飘落的花瓣都停在空中("游空丝"指飘荡的蛛丝,这里形容花瓣悬停的梦幻画面),高楼的墙壁都挡不住这美妙的乐声。最后用对比手法,说她的琴声让最会唱歌的黄莺都自愧不如,羞得不敢出声。

全诗最妙的是通篇都在"侧面描写",没有直接说琴声多好听,而是通过听众的反应、自然界的反常现象来衬托,这种写法比直白的赞美更有感染力。诗人用孩子天真烂漫的形象(八岁)与超凡的艺术造诣形成强烈反差,更凸显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