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清波摘遍 展上巳后翌日,与山腴休庵慧修泛舟花潭,归饮约园
啼鹃声最苦。
送春如客,南浦一登楼。
小风城外路,一色蘼芜,新绿绣芳洲。
红情似水,倩落花拦住东流。
还最爱两三行柳,拴个打鱼舟。
句留。
桥通万里,郭上疏灯,又黄昏时候。
空盻断衫痕剪杏,裙褶开榴。
江亭北望还芳草,问几时重见灵修。
春去也,有人长伴春愁。
送春如客,南浦一登楼。
小风城外路,一色蘼芜,新绿绣芳洲。
红情似水,倩落花拦住东流。
还最爱两三行柳,拴个打鱼舟。
句留。
桥通万里,郭上疏灯,又黄昏时候。
空盻断衫痕剪杏,裙褶开榴。
江亭北望还芳草,问几时重见灵修。
春去也,有人长伴春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几位朋友一起泛舟游玩后的愁绪。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春末的视觉盛宴 开篇用杜鹃啼叫声点明这是春末夏初。作者和朋友登上城楼,看到城外小路旁长满青草,河中小岛像绣了层新绿。这里用"绣"字把静态的草地写活了。最妙的是把落花比作多情的姑娘,想拦住向东流的河水,而岸边杨柳像在挽留渔船,这些拟人手法让景物充满人情味。
2. 黄昏的怅惘 下半段时间转到黄昏,灯火初上的桥头本应温馨,却引出思念。作者望着杏花石榴裙般的晚霞(用女子衣衫比喻晚霞),向北眺望长满芳草的江亭,突然发问:什么时候能再见想见的人?这个转折透露出游玩欢乐下的心事。
3. 愁绪的升华 结尾"春去也"看似简单,实则把个人的离愁升华为永恒的伤春情怀。最后一句点明有人(可能就是作者自己)永远带着春愁生活,这种愁绪不会随春天结束而消失。
全词妙在: - 用声音(鹃啼)、色彩(新绿、红霞)、动作(拴舟、望断)构建立体春景 - 把落花、杨柳等死物写得会思考会挽留 - 从游玩欢乐突然转入思念,形成情感落差 - 结尾把一时一地的愁绪扩展成人生常态
就像我们春游拍照时笑着,回家翻照片却突然想起某个不在场的人,这种欢乐中突然涌上的思念最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