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北京郊外芦沟桥附近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惆怅。
开头四句是动态描写:诗人驾车从蓟北门折返,在桑乾河边饮马,看到宛转的青龙桥下河水奔流不息。这里用"颓波逝如驶"形容湍急的河水,暗喻时光飞逝。
中间六句转入静观:抬头望见远处帝王宫殿金碧辉煌,忽然西风卷着黄沙遮天蔽日。这个转折很巧妙,用突如其来的风沙暗示繁华景象的虚幻。诗人想起两个历史人物——东汉隐士郭泰和西晋政治家张华的遗迹已无处可寻,暗示功名富贵的无常。
最后四句回到现实:路上行人匆匆赶路直到太阳西斜,而诗人自己却徘徊河边,感到壮志消磨。这里的"志已荼"(志向像茅草般枯萎)与开头的奔腾河水形成强烈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时空交错的苍茫感——辉煌的宫殿、消失的遗迹、匆忙的路人与孤独的诗人共同构成一幅历史长卷,让读者感受到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个人的抱负和成就都显得那么短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景物对比和典故运用,让惆怅之情自然流露。
吴国伦
(1524—1593)明湖广兴国人,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以赠杨继盛丧礼忤严嵩,谪南康推官,调归德,旋弃官去。嵩败,再起,官至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工诗,与李攀龙等号“后七子”。归田后声名更盛。有《甔甀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