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伯良韵代荡子妇作
美人如花隔秋水,翠发新蟠凤凰尾。年年花底醉秦宫,不是盈盈花上鬼。
舞衫血色迎风挥,南风北风吹折枝。谁怜荡子妇,含矉坐荆扉。
夜夜望明月,睡时山月低。男儿未富贵,徒劳歌扊扅。
君心叩月不自见,愿照若兰锦中诗。妾身如蚕不食叶,自然吐出五色丝。
字字结同心,无人为持去。夜梦化为娥,寻君不识处。
随云飞遍十二峰,梦回日出沧江东。中使传书呼塞鸿,少年仙客成老翁。
请君归,劝君酒。酒如泉,杓如斗,庭中桂树青鸾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守空房的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用生动的比喻和画面感传递出深情与哀愁。
核心内容解析: 1. 美人如花却孤独 开篇用"隔秋水"暗示夫妻分离,虽然妻子如花美丽(翠发盘成凤凰尾),但丈夫年年在外风流(醉秦宫),她只能独守空房(不是花上鬼,强调自己还活着却像被遗忘)。
2. 生活艰辛与等待 用"舞衫血色"暗示青春在等待中流逝,"南风北风吹折枝"比喻生活磨难。她坐在柴门边(荆扉)整夜望月,月亮都西沉了(山月低)还不入睡,突出等待的煎熬。
3. 深情如蚕吐丝 最动人的是"妾身如蚕"的比喻:妻子像春蚕一样,不吃桑叶也能吐出五彩丝线——比喻不靠外界滋养,仅凭对丈夫的爱就能创作情诗(若兰锦中诗)。但这些情书"无人为持去",道尽心意无法传递的苦闷。
4. 梦境与现实的落差 梦中她变成飞蛾追寻丈夫(化娥寻君),飞遍群山却找不到人;梦醒时太阳已升起,暗示希望破灭。"中使传书""仙客老翁"暗示丈夫可能求功名未果,已蹉跎岁月。
5. 最后的劝归 结尾用夸张的酒器(杓如斗)、庭院里的青鸾鸟(象征爱情)营造热闹场景,实则是用"请君归"的呼唤反衬出当下冷清——再好的酒,无人共饮也是徒劳。
诗的魅力在于: - 用"蚕吐丝"比喻无条件的爱,新颖又贴切 - "夜梦化蛾"的想象浪漫又心酸 - 通过月亮、飞蛾、蚕等意象,把抽象思念变得可视可感 - 结尾热闹想象的背后,藏着更深的孤独
全诗没有直接哭诉,但通过一个个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妻子坚韧而温柔的爱,以及被时光消磨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