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姓彭的教授去高州赴任时写的,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远方风土的好奇。
前四句写送别的场景:高州路途遥远,诗人心疼朋友要独自远行。路上藤蔓的绿荫让人忍不住停下马休息,榕树叶间传来黄莺杂乱的啼叫声。这些细节既展现了南方特有的自然风光,又暗示旅途的艰辛。
后四句是诗人对朋友的期许:到了少数民族聚居的乌蛮地区(高州),风俗肯定与中原不同,但朋友作为有学问的博士,一定能用清正的为官之道感化当地。最后两句是美好的祝愿:相信朋友在江海之间的高州,能让不同民族和谐共处("谐声"暗喻文化交融)。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感的交织:既有"万里""怜君"流露的真挚牵挂,又有"殊俗谐声"展现的文化包容。诗人用榕莺、藤阴这些南方意象,让遥远的边疆变得具体可感,最后升华到民族和谐的高度,显得情真意切又不落俗套。
贡师泰
(1298—1362)元宁国府宣城人,字泰甫,号玩斋。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