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海棠花为主题,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与表象的思考。
前两句写成都(锦城)的春天美景令人陶醉,但人们只顾着欣赏海棠花的外表,却无心去探究它更深层的意义。"饭颗无心着品题"用吃饭时无心细嚼的比喻,暗讽人们对待美好事物流于表面。
后两句笔锋一转,指出海棠树的果实(海棠梨)虽然不如花朵艳丽,但能在秋霜中坚守,却无人关注。这里用"实"与"华"的对比,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人们往往被外在的华丽吸引,却忽视了内在的朴实价值。最后一句的反问更加强调了这个观点,暗示世人追逐浮华、不识真味的普遍现象。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通过日常可见的海棠花,引发读者对生活中"重外表轻实质"现象的反思,提醒人们要看到事物真正的价值所在。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