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汉使重颁朔,胡臣旧乞盟。
烽烟虚昼望,刁斗绝宵惊。
虎落云空锁,龙堆月自明。
祁连山更北,新筑受降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的战争与和平景象,语言简洁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通过"汉使"和"胡臣"的对比,展现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变化。"重颁朔"指重新颁布历法,象征中央政权恢复对边疆的统治;"旧乞盟"则暗示胡人曾主动求和的历史。这两个动作形成鲜明对照,暗示边疆局势的转变。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意象勾勒边塞风光:"烽烟"看似警戒却无人真正关注,"刁斗"(军中巡夜工具)的寂静反衬出和平的到来。"虎落"(边防工事)和"龙堆"(沙漠中的沙丘)在月光下的景象,既展现边塞的苍凉,又透露出战事平息后的宁静。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在祁连山更北处新建的受降城,象征着战争结束、和平降临。这个"新筑"的城池,既是军事胜利的见证,也寄托着永久安宁的希望。

全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将历史的沧桑感与边塞的壮美融为一体,既有对战争记忆的回顾,更有对和平的珍视。诗人用"虚"、"绝"、"空"、"自"等字眼,巧妙传达出一种事过境迁的淡然,让读者感受到超越战争的永恒宁静。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