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顾彦先 其五

幽幽东嵎,恋彼西归。
瞻仪情感,聆音心悲。
之子于迈,夙夜京畿。
王事多难,仲焉徘徊(○本集三。《诗纪》二十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和家国责任之间的矛盾心理,语言简洁却情感饱满。

前两句"幽幽东嵎,恋彼西归"用对比手法,写东边的山色幽深,却留恋着西归的人,暗示诗人与友人分隔两地、互相思念的状态。"幽幽"二字既写景又抒情,营造出忧郁的氛围。

中间四句直接抒发情感:看到友人的身影就触动情思,听到友人的声音就心生悲伤。这里通过"瞻仪"(看仪容)、"聆音"(听声音)两个具体动作,把抽象的思念写得生动可感。

后四句转折写现实处境:友人要远行去京城,日夜为国事操劳。国家多灾多难,让诗人(仲,指自己)在此徘徊难安。这里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两难心境——既想与友人相聚,又明白国家大义更重要。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简单意象(东嵎、西归)构建出辽阔的思念空间 2. 通过视听感受(看身影、听声音)让思念更具体 3. 最后升华到个人情感与家国责任的矛盾,使诗意更厚重 4. 四言句式短促有力,适合表达纠结徘徊的心绪

这种将个人离愁放在家国背景下的写法,既动人又显格局,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古人那份真挚的情感和责任感。

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