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海边高楼上眺望远方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阔的景色和深沉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旭日动沧溟,楼高曙色明"写的是清晨太阳从海面升起,照亮了整片大海,诗人站在高楼上,曙光格外明亮。这里用"动"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太阳跃出海面的动态画面。
中间四句是诗人看到的景色:远处的群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要连成一片;钟鼓声从半空中传来,显得格外悠远。天空辽阔,远处的淮山显得格外高远;云彩低垂,与越地的树木连成一片。这些描写很有层次感,从近到远,从高到低,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
最后两句"凭高屡回首,不尽望乡情"道出了诗人的真实情感。虽然眼前景色壮美,但诗人还是忍不住频频回首,因为心中有着无法排遣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与壮丽的景色形成对比,更显得深沉动人。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写景大气磅礴,抒情真挚动人。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经历,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又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景交融,很有感染力。
朱纯
朱纯(1417—1493),字克粹,号肖斋,自号龟峰识字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雅有儒行,太守戴琥深敬礼焉,钦授翰林院简讨召修。正统元年官兵科给事中,后刑科给事中。曾与罗颀、张浩等结“鉴湖吟社”,著有《淘铅集》、《驴背集》、《自怡集》、《农余杂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