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偶行

君不见昌黎谏佛骨,竟莫遂请水火投。
中丞击妖蛇,此蛇初不为民尤。
宁如立斩兴妖偶,卓哉伟见吾邦侯。
吁嗟三辅州,尚鬼逾蛮酋。
此辈生身已丽法,尚何智慧灵诸幽。
惟伊奸凶愚尔俗,假凭威毒相仇仇。
依乘土木作幻怪,窍取备味神其谋。
降凶破伪砉一剑,较功韩孔兹为优。
嗟嗟愿公宝此剑,更烦借截奸臣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破除迷信、惩恶扬善的故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用历史典故开头 诗人先举了两个古人的例子:韩愈(昌黎)上书反对迎佛骨,结果失败被贬;另一个官员斩杀妖蛇,但蛇本身并没害人。这两个例子都不如诗中要赞颂的"邦侯"(地方官)直接斩毁兴妖作怪的木偶来得痛快。

第二部分揭露迷信危害 描写当时三辅地区(京城周边)迷信风气比蛮族还严重。那些装神弄鬼的人自己都违法乱纪,哪有什么真神通?他们就是利用土木偶像吓唬百姓,骗取供品,挑拨民间矛盾。

第三部分歌颂正义之举 重点表扬这位官员一剑斩碎邪神偶像的壮举,认为这比韩愈、孔子(韩孔)的功绩更实在。最后还幽默地说:希望官员好好保管这把剑,下次干脆用它来斩奸臣的头。

诗歌亮点: 1. 用对比手法:拿历史名人作对比,突出当下这位官员的果断 2. 语言生动:"砉一剑"形容利落的一剑斩下,"奸凶愚尔俗"直接骂骗子愚弄百姓 3. 现实意义:既讽刺迷信活动,又暗指官场腐败(最后一句明显双关)

全诗充满正义感,就像在看一部古装除恶电影:正直官员挥剑劈碎害人的木偶神像,百姓拍手称快。最后那句"顺便把奸臣也砍了"的提议,更是道出了百姓心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