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杂咏五首 其三

白日丽高天,万古钧炤临。
但能炤人影,不及炤人心。
人影有时离,人心终不移。
如何申椒芳,化为菉与葹。
感此长叹息,泪下忽沾臆。
愿将白日光,来炤金与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主要围绕“白日”和“人心”进行描述和抒发。

首先,诗的前两句“白日丽高天,万古钧炤临”描绘了美丽的白日景象,太阳照耀着高高的天空,其光芒照耀着历史长河中的一切。这里用“万古钧炤临”形容太阳的永恒和普照万物的特性。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白日”与“人心”的照射,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沉。“但能炤人影,不及炤人心”意味着太阳虽然能够照亮人的身影,但无法照亮人心的深处。这里暗示人心的深邃和难以捉摸。

然后,诗人通过描述“人影有时离,人心终不移”进一步展现了人性的坚定和不变。即使人的身影会因为各种原因分离,但人心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人性本质坚定不移的信念。

接下来,“如何申椒芳,化为菉与葹”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美好品质被误解或被玷污的忧虑和困惑。这里的“椒芳”代表美好的品质,而“菉与葹”则可能代表不良或邪恶的元素。诗人似乎在问,为什么美好的品质会被误解或变质呢?

然后,“感此长叹息,泪下忽沾臆”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上述问题的深深感慨和无奈之情。这种情感通过诗人的叹息和泪水得以展现。

最后,“愿将白日光,来炤金与石”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和期望。他希望太阳的光芒能够照亮那些珍贵的东西,如金如玉。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自己的话或思考能够启示人们,使人们看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白日和人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深度思考和理解。他既看到了人心的坚定和不变,也看到了美好品质被误解的忧虑,并表达了自己的深深感慨和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张时彻

(1500—1577)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