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锦堂(北城韩园即事)
上苑寒收,西塍雨歇,东风是处花柳。步锦笼纱,依旧五陵台沼。绣帘珠箔金翠袅,琐窗雕槛青红斗。频回首。茶灶酒垆,春时几番携手。
知否。人渐老。嗟眼为花狂,肩为诗瘦。唤醒乡心,无奈数声啼鸟。秉烛清游嫌夜短,采香新意输年少。归来好。皈趁故园池阁,绿阴芳草。
知否。人渐老。嗟眼为花狂,肩为诗瘦。唤醒乡心,无奈数声啼鸟。秉烛清游嫌夜短,采香新意输年少。归来好。皈趁故园池阁,绿阴芳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场景,同时融入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上片(前半部分)写景: 开头用"上苑寒收,西塍雨歇"点明这是雨过天晴的初春时节。东风吹拂处,处处花红柳绿。"步锦笼纱"以下几句,细致描写了园中富丽堂皇的景象:绣着珠帘的帷幕、金碧辉煌的装饰、雕花的窗栏,色彩鲜艳夺目。"频回首"三句转入回忆,想起曾经和友人在这里品茶饮酒、携手同游的快乐时光。
下片(后半部分)抒情: "知否"二字转折,带出年华老去的感叹。眼睛还像年轻时一样为美景着迷,肩膀却因苦吟诗句而消瘦(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创作辛苦)。鸟啼声唤起了思乡之情,但已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尽情享受。"秉烛夜游"两句形成对比:虽然仍有夜游的雅兴,但体力和兴致都不比当年了。最后以"归来好"作结,说不如回到故乡的园子里,享受那绿荫芳草的宁静时光。
全词特色: 1. 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 2. 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色彩明丽 3. 语言虽典雅但不晦涩,善用对仗(如"眼为花狂,肩为诗瘦") 4. 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在赏春的欢愉中暗含淡淡忧伤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真实地写出了中年人共有的感受:依然保有对美的敏感和热爱,但不得不承认体力精力的衰退,最终在回忆与现实间找到平衡。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