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衡(héng)门之下,可以栖(qī)迟。泌(bì)之洋洋,可以乐饥。
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洋洋流淌泌水边,解饥慰我相思愁。
衡门:衡,通“横”。可以:一说何以。栖迟:栖息,安身,此指幽会。泌:泌:“泌”与“密”同,均为男女幽约之地,在山边曰密,在水边曰泌,故泌水为一般的河流,而非确指。乐饥:隐语,《诗经》中常将性的欲望称为饥,乐饥指满足性的饥渴。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fáng)?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鳊鱼才如愿?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齐姜才开颜?
岂:难道。河:黄河。齐之姜:齐国的姜姓美女。姜姓在齐国为贵族。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lǐ)?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鲤鱼才可取?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宋子才欢愉?
宋之子:宋国的子姓女子。子姓在宋国为贵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洋洋流淌泌水边,解饥慰我相思愁。
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鳊鱼才如愿?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齐姜才开颜?
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鲤鱼才可取?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宋子才欢愉?
注释
衡门:衡,通“横”,毛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又闻一多《风诗类钞》曰:“东西为横,衡门疑陈城门名。”
可以:一说何以。栖迟:栖息,安身,此指幽会。
泌(bì):泌:“泌”与“密”同,均为男女幽约之地,在山边曰密,在水边曰泌,故泌水为一般的河流,而非确指。
乐饥:隐语,《诗经》中常将性的欲望称为饥,乐饥指满足性的饥渴。闻一多《神话与诗·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其实称男女大欲不遂为‘朝饥’,或简称‘饥’,是古代的成语。”
岂:难道。
河:黄河。
齐之姜:齐国的姜姓美女。姜姓在齐国为贵族。
宋之子:宋国的子姓女子。子姓在宋国为贵族。
鉴赏
许多解诗者认为此诗乃隐者表述安贫乐道之词。如朱熹《诗集传》云:“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贤者隐居甘贫而无求于外之诗。一章甘贫也,二三章无求也。唯能甘贫,故无求。唯能无求,故甘贫。”这一观点即使不像闻一多先生所言“未免太可笑了”(《说鱼》),至少也有些酸腐。盖因此论带有明显的儒道杂糅的思想痕迹,是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后世文人以六经注我的产物。这一观点与上古民歌的创作实情格格不入,正如《康衢谣》、《击壤歌》明显地属后世文人假托原始歌谣一样。让上古民歌谈安贫乐道未免有些滑稽。
倒是闻一多先生从民俗学角度考释此诗兴象,认为当属情诗的看法较为贴切。按闻先生意见,“衡门之下”乃男女幽会之所,与《邶风·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如出一辄;泌水之岸,乃男欢女爱之地,“泌”与密同,在山曰密,在水曰泌,都“是行秘密之事的地方”;“饥”亦非指腹饥,而是性之饥渴;更关键的是,“鱼”在上古是“匹偶”、“情侣”的隐语,“食鱼”所暗示的恰是男女的“合欢或结配”(闻先生的观点见《说鱼》、《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由是,则诗意已明:
夕阳已逝,月上柳梢,一双青年男女悄悄来到城门下密约幽会,一番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之后,激情促使他们双双相拥,又来到郊外河边,伴着哗哗的流水,极尽男欢女爱。或许小伙儿被这难忘良宵所陶醉,竟发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爱情名言:吃鱼何必一定要黄河中的鲂鲤,娶妻又何必非齐姜、宋子不可?只要是两情相悦,谁人不可以共渡美好韶光?言外之意是,他与眼前的女子情感甚笃,非常满意,希望娶她为妻。此诗虽然短促,简单,但表现了上古陈地百姓自由、纯朴的情爱意识,正如民歌中唱的:“风过岭头水过基,男从女愿莫讲离。我俩有情吃水饱,无情吃肉也皱眉。”
此诗在章法上也较独特,先是叙事,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没有放在诗首,而是放在议论之前,且与所兴之事又共同构成旨意相同的议论,使议论充满了形象感而未流于枯燥,加厚了诗意。
《陈风》中多为情诗,说明陈地人民非常善于歌唱爱情。因此,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这样一首富有哲理的情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就像一首古代版的"躺平"宣言,用最接地气的比喻道出了简单生活的智慧。
诗中的"衡门"就是横木搭的破门,但诗人说:破屋檐下照样能睡安稳觉,山泉水哗哗流,喝着就能顶饿。这里用两个日常场景告诉我们:生活不必追求奢华,简朴中也能找到快乐。
接着用"吃鱼"和"娶妻"两件人生大事打比方:难道吃鱼非得黄河大鲤鱼?娶媳妇非要名门望族的大小姐?连用四个"难道一定要..."的反问,像在嘲笑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特别是拿"齐国的姜姓美女"和"宋国的贵族千金"举例,就像现在说"非要娶明星、嫁富豪"一样犀利。
全诗妙在把人生哲理藏在柴米油盐里:住茅屋、喝泉水、吃普通鱼、娶邻家女,这些被世俗看不起的选择,恰恰藏着真正的自在。诗人用鱼和老婆作比,既幽默又扎心,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幸福不在于外在的光鲜,而在于内心的知足。这种返璞归真的智慧,放在今天依然能治愈我们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