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于一位名叫吴中复的官员的赞词,具体描述了吴中复在担任潭州知州期间的一些事迹和评价。下面我来帮你解读这首诗的意思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十年尝作犍为令,四谒尝闻悯俗诗。”这句话是说吴中复曾经在犍为这个地方担任地方官长达十年,期间他还写过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这里提到了吴中复为官期间注重民情,关心百姓生活。
接着,“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这句描述了吴中复的才华和品质。人们都赞赏他的才能适合做御史(古代负责监督和弹劾官员的官员),后来果然因为他的忠心直言而被任命为军中的高级将领。“戎麾”指的是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这表明吴中复不仅仅是一个关心民瘼的好官,还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这两句诗提到了吴中复的其他经历。诗人说,吴中复曾被派往会稽任职,当地官员都希望他能带来荣耀;后来又到冯翊任职,让当地官员进行观察和测试。这句话反映出来吴中复被不同地方看重和期待的表现。
最后,“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悭来迟。”这里的“南公”是吴中复的尊称。这句话的意思是吴中复很快就要离开潭州了,诗人希望他能尽快到来,这里流露出对吴中复才华的期待以及对他即将到任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吴中复在不同地方任职期间的描述,赞美了他才华横溢、关心百姓、忠心直言的品质。诗人用这种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吴中复这位官员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