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
朝廷多秀士,熔炼比精金。犀节同分命,熊轩各外临。
圣主赋新诗,穆若听薰琴。先言教为本,次言则是钦。
三时农不夺,午夜犬无侵。愿使天宇内,品物遂浮沉。
寄情群飞鹤,千里一扬音。共蹑华胥梦,龚黄安足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张说奉皇帝之命所作,主题是赞美皇帝体恤百姓、重视地方官员的治国理念。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治国理想 开篇用大禹治水、尧帝关心弱势群体的典故,表明皇帝希望把文明仁政推广到全国。诗中强调"亲人守"(官员要亲近百姓)、"王泽深"(皇恩要深入民间),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

2. 官员要求 把优秀官员比作"精金"(提炼过的纯金),要求他们带着"犀节"(官印)和"熊轩"(官车)认真履职。提出具体执政标准:重视教化("教为本")、敬畏职责("则是钦")、不误农时("三时农不夺")、保障治安("午夜犬无侵")。

3. 美好愿景 结尾用"群飞鹤"比喻官员们齐心协力的状态,"华胥梦"(传说黄帝梦中的理想国)象征天下太平的理想。最后提到"龚黄"(汉代两位著名清官),暗示当今官员应该超越古代贤臣,表达了对盛世的美好期待。

全诗既有对现实的指导(如具体执政要求),又有浪漫的想象(如华胥梦),通过典故和比喻,把严肃的政治主题写得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