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花 午梦
日长院宇,针绣慵拈,况倚阑无绪。
翡帷翠幄看尽展,忘却东风帘户。
芳魂摇漾,渐听不分明莺语。
逗红蕉叶底微凉,几点绿天疏雨。
画屏遮遍遥山,知一缕巫云,吹堕何处。
愁春未醒,定化作,凤子寻香留住。
相思人并,料此际,惊回最苦。
亟丁宁池上杨花,莫便枕边飞去。
翡帷翠幄看尽展,忘却东风帘户。
芳魂摇漾,渐听不分明莺语。
逗红蕉叶底微凉,几点绿天疏雨。
画屏遮遍遥山,知一缕巫云,吹堕何处。
愁春未醒,定化作,凤子寻香留住。
相思人并,料此际,惊回最苦。
亟丁宁池上杨花,莫便枕边飞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女子在深闺中的慵懒情思和朦胧梦境,充满了细腻柔美的意境。
上片写实景: 开头写夏日白昼漫长,女子在庭院里无心刺绣,懒洋洋地倚着栏杆发呆。华丽的帷帐全部展开,却忘了卷起挡风的帘子。这时她的心神恍惚,渐渐听不清黄莺的啼叫。忽然红蕉叶下传来几点凉意,原来是稀疏的雨滴打在绿叶上——这个细节写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夏日突如其来的微雨凉意。
下片转入梦境: 屏风上的远山图案遮住了视线,她的思绪像一缕巫山云雾,不知飘向何方。带着未醒的春愁,她的魂魄化作蝴蝶("凤子"是蝴蝶的雅称)去追寻香气。正在与思念之人相会时,突然被惊醒,这片刻美梦被打断最是难受。最后她急切地叮嘱池边的杨花:别飘到我枕边来打扰——这个结尾很妙,把半梦半醒的娇嗔写得活灵活现。
全词最精彩的是将现实与梦境无缝衔接:从听莺声到听雨声,从看屏风到化蝴蝶,从相思到惊梦,把夏日困倦时那种似睡非睡的状态,以及女子细腻敏感的心思,都用鲜活的意象呈现出来。特别是结尾叮嘱杨花的细节,既可爱又带着淡淡的惆怅,让整首词在轻盈中透着柔情。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