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送葬时的哀伤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烘托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前两句用"玄泉"(幽深的泉水)和"白日"形成明暗对比,既点出墓地的位置,也暗示生死相隔的永恒主题。"隧道"和"佳城"都是墓地的婉转说法。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意象层层递进:先感叹死亡是人人终将踏上的不归路;再用秋风中的松树、悲凉的挽歌声音,营造出肃穆凄凉的氛围;最后用"归云"和"垂柳"的轻盈动态反衬死亡的沉重,云和柳都能自由来去,而逝者却永远留在山中。
结尾最动人:诗人说只有在每月十五的夜晚,当明月照亮坟茔时,逝者才能短暂地"重现"。这个想象既美好又心酸,月亮成了生者与逝者之间唯一的联系,突显了阴阳两隔的无奈。
全诗没有直接哭诉,而是借助自然景物——阳光、秋风、松树、云朵、柳条、月亮——来委婉表达哀思,让抽象的悲伤变得具体可感。特别是最后关于月亮的联想,把永恒的思念浓缩在一个每月重复的瞬间,格外打动人心。
张正见
南朝陈清河东武城人,字见赜。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