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怀念前辈孙奇逢(号钟元)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敬仰与感慨。
前两句"积雪高寒见夏峰,百泉知傍草堂松"描绘了一幅清冷高洁的画面:积雪覆盖的巍峨山峰(夏峰是孙奇逢隐居处),山间泉水静静流淌在草堂旁的松树下。这里用"积雪""寒""松"等意象,暗喻孙奇逢先生品格如高山般崇高、如松柏般坚贞。
后两句"鸾皇啸断无消息,谁念涂穷哭嗣宗"转为抒情:像凤凰(鸾皇)这样高洁的人已经离世,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最后用阮籍(嗣宗)穷途痛哭的典故,既表达对孙奇逢的追思,也暗含对当时社会无人理解贤者的悲叹。
全诗通过"高山-松泉-凤凰-哭途"的意象组合,将写景与抒情自然融合,在简洁的文字中寄托了对先贤的敬仰、对知音难觅的惆怅。就像我们现代人站在伟人故居前,既感叹其精神不朽,又惋惜这样的品格在当下越发稀少。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