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总难消、蜀天悲楚,急弦难谱欢语。
挂帆空说当归计,谁喻乱离情绪。
飘泊处。
忍说到、江乡犹殢痴儿女。
鱼书久阻。
恐萱草霜寒,蓼莪露冷,莫赎此身误。
凭何事,差慰经年羁旅。
销忧全仗词赋。
铜琶金镂闲抛却,休道菂甘心苦。
愁且住。
肠断字、箧笥暗锁迷尘土。
中州故宇。
愿洲畔垂纶,湖中泛棹,重访颍滨路。
挂帆空说当归计,谁喻乱离情绪。
飘泊处。
忍说到、江乡犹殢痴儿女。
鱼书久阻。
恐萱草霜寒,蓼莪露冷,莫赎此身误。
凭何事,差慰经年羁旅。
销忧全仗词赋。
铜琶金镂闲抛却,休道菂甘心苦。
愁且住。
肠断字、箧笥暗锁迷尘土。
中州故宇。
愿洲畔垂纶,湖中泛棹,重访颍滨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摸鱼儿》是一首充满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的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核心情感:游子的双重痛苦 - 地理上的漂泊:开篇"蜀天悲楚"点明作者身处异乡(可能是四川),用"急弦难谱欢语"比喻愁绪太浓,连音乐都弹不出欢乐。后文"挂帆""羁旅"等词强化了这种流浪无依的状态。 - 心理上的愧疚:最打动人的是对家人的牵挂。"萱草霜寒"指母亲担忧白发,"蓼莪露冷"用《诗经》典故表达无法尽孝的悔恨,"莫赎此身误"简直是含着泪说"我这辈子亏欠家人太多"。
2. 自我安慰的挣扎 - 作者试图用写词来排解忧愁("销忧全仗词赋"),但马上又自我否定:连最激昂的"铜琶金镂"乐器都懒得碰,暗示这种安慰很无力。"菂甘心苦"用莲子芯的苦,比喻"痛苦中硬找甜头"的无奈。
3. 结尾的微光 - 最后在"中州故宇"(故乡)的幻想中,出现了垂钓泛舟的闲适画面。但这更像是一种心理补偿——正因为现实中回不去,才在词里造个梦。
艺术特色: - 全词像一封未寄出的家书,既有"鱼书久阻"的现实阻碍,又有"恐萱草霜寒"的细腻担忧。 - 用音乐意象贯穿(急弦、铜琶),愁绪就有了声音;用植物意象(萱草、蓼莪、菂),情感就有了形状。
当代读者也能共鸣:那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看到"恐萱草霜寒"谁不想起家乡父母?"莫赎此身误"道尽了事业与亲情难以两全的永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