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沙洋步至黄家林就舟二十里村景佳绝

欲就东湖船,先舍汉津桨。隔岸知境异,越堤果幽爽。

春草碧浅浅,新树团盎盎。鸠鸣宿雨馀,人耕旧墟上。

秀圃葱薤花,小桥没菰蒋。麦深不见人,时闻挽车响。

傍道多草舍,老翁聚三两。偶憩知馈茗,味恶诚足享。

北来厌尘沙,兹景劳梦想。缓步殊未久,舟已丛芮榜。

清谣烟水间,馀欢独携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沙洋步行到黄家林乘船途中所见的乡村美景,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田园画卷。

开头四句写诗人准备乘船的过程:想坐东湖的船,先要放下汉津的桨。隔着河岸就知道对岸风景不同,越过堤坝果然感到清凉幽静。这里用"舍桨"这个动作暗示要换乘船只,也表现了诗人对新鲜景色的期待。

中间十二句是整首诗最精彩的部分,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春日乡村的鲜活画面: - 嫩绿的春草浅浅铺开,新发的树丛团团簇簇充满生机 - 斑鸠在雨后鸣叫,农民在旧田埂上耕作 - 漂亮的菜园里种着葱和薤菜,小桥被茭白和蒋草遮掩 - 麦田深处看不见人,只听见拉车的声响 - 路边有许多茅草屋,几位老翁聚在一起 - 休息时村民热情奉茶,虽然茶味不好但心意珍贵

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从视觉(碧草、新树、薤花)、听觉(鸠鸣、车响)、味觉(粗茶)多角度呈现,就像一组流动的乡村纪录片镜头。特别是"麦深不见人,时闻挽车响"两句,用声音反衬环境的幽静,手法巧妙。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从北方来的诗人厌倦了尘沙,这里的景色正是梦寐以求的。还没走多久,船就已经停在水草丛生的岸边。在烟水之间哼着小曲,独自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欢愉。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田园风光片。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把普通农家的日常场景写得趣味盎然,表达了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村民热情奉茶的描写,虽然茶不好喝,但这份淳朴的情谊更显珍贵,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