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五自中都来白下旋复别去怅然有作

金石同交谊,相思涕泪流。
如何三载别,不遣一宵留。
侯馆迎征雁,津亭闻暮鸠。
独怜江上月,双照故人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老友短暂相聚又匆匆别离的伤感,语言直白却情感真挚。

前两句用"金石"比喻友谊坚固,但一想到分别就忍不住流泪,直接点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痛苦。三四句发出无奈感叹:三年没见了,怎么连住一晚都不行?简单一问,道尽对相聚时光太短的遗憾。

五六句通过"征雁""暮鸠"两个意象,勾勒出朋友旅途的孤单:你住的旅店只有南飞的大雁作伴,渡口亭子传来黄昏斑鸠的叫声。这些自然景物都带着漂泊的苍凉感。

最后两句最妙,把情感推向高潮:江上的月亮同时照着我和远行的你,月光把两个人的离愁连在了一起。明明人已分开,却通过共赏一轮明月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写法既浪漫又深刻。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但通过雁、鸠、月这些日常景物,把"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普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