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枝火

藓骨谁教劫火侵,欲将春意破穷阴。
鳞髯光动红云起,膏液香融紫雾深。
馀烬尚留霜后节,死灰难灭岁寒心。
有时焰起(一作气)随风转,犹是苍龙涧底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松枝火》描绘了一幅松枝燃烧的画面,但背后暗含了坚韧不屈的生命力与希望。

前两句写松枝被火烧的情景:布满苔藓的老松枝("藓骨")意外被火点燃,仿佛要用这火焰驱散冬日的阴寒,带来春意。这里用"劫火"暗示突如其来的磨难,而"破穷阴"则展现了对抗逆境的勇气。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燃烧时的景象:松枝像龙的鳞片和胡须般闪耀红光("鳞髯光动"),松脂燃烧散发出紫色烟雾。即使烧成灰烬("馀烬"),它依然保持着霜雪后挺立的姿态;就算火灭了("死灰"),松树那不畏严寒的本性永不消失。这里用"岁寒心"双关,既指松树耐寒的特性,也比喻人历经磨难仍不改初心。

最后两句写火焰随风舞动的动态美:火苗随风摇曳,就像深涧里的苍龙在吟啸。这个比喻将燃烧的松枝升华为腾飞的龙,把普通的自然现象写出了神话般的壮美。

全诗最妙的是把燃烧的松枝写出了人格化的精神:看似在写火,实则写松树(也是写人)在磨难中迸发的生命力。火烧得越旺,松树的精神就越耀眼。即使化为灰烬,那份傲骨依然存在。这种"毁灭中的重生"的意境,让平凡的燃烧场景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