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台江杂咏① 其一
方丈瀛洲孰问途,童南丱女计真迂。
难从缥缈寻三岛,才望沧溟笑具区。
志怪惜无观海赋⑴,陈诗赖有采风图⑵。
简书不见依依柳(作者注:「台柳绝少。」),只合中原占丽都(施懿琳编校)。
难从缥缈寻三岛,才望沧溟笑具区。
志怪惜无观海赋⑴,陈诗赖有采风图⑵。
简书不见依依柳(作者注:「台柳绝少。」),只合中原占丽都(施懿琳编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台江(今台湾)的所见所感,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陌生环境的探索和对故乡的思念。
开头两句写作者初到台江,感觉这里像传说中的仙山一样难以找到方向,连当地孩童指的路都显得迂回难懂。这里用"方丈瀛洲"(神话中的仙山)比喻台江的陌生感,说孩童指路"真迂",其实是在吐槽自己对这个地方完全不熟悉。
中间四句写作者想寻找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三岛),却发现眼前只有茫茫大海,连江南的太湖(具区)都显得渺小。他感叹自己写不出描写大海的华丽文章(观海赋),幸好还能通过当地的风俗画(采风图)来写诗记录见闻。这里透露出作者面对陌生环境时的创作困境,以及努力适应新环境的心态。
最后两句写台江看不到故乡常见的依依杨柳,暗示这里与中原风光大不相同。作者说"只合中原占丽都",表面是说杨柳只适合生长在中原繁华之地,实则流露出对中原故乡的思念。通过对比台江与中原的差异,含蓄地表达了羁旅之愁。
全诗用探索陌生环境的视角,通过寻找仙山、创作困境、杨柳对比等细节,既展现了台江的地方特色,又自然流露出游子的思乡之情。语言平实但情感细腻,让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在新环境中的真实体验和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