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中秋节晚上看不到月亮的心情,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遗憾和希望。
前两句直接说今晚月亮被乌云遮住了,中秋的美景泡汤了。"阴云薄雾"像一层纱帐挡在天上,"破除"这个词用得特别生动,好像美好的月光被硬生生赶走了。
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今晚看不到,但相信乌云总会散开,月亮终究会重新出现,到时候月光下还能看到月亮里的蟾蜍(古代传说月亮上有蟾蜍)。"玉轮"把月亮比作白玉做的车轮,"养蟾蜍"这个说法既有趣又带着对传统传说的亲切感。
全诗妙在: 1. 把常见的"中秋无月"写得很有画面感,乌云像在搞破坏 2. 情绪转折自然,从失望到充满希望 3. 最后用神话传说结尾,让普通的夜景突然有了童话色彩 4. "养"字用得特别妙,好像月亮是个小天地,蟾蜍在那里自在生活
就像我们遇到糟糕天气时说"等天晴就好了",诗人用优美的文字说了这个朴素道理,还偷偷给我们看了一个月亮背面的小世界。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