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学署联

昌黎起八代之衰,想当年苜蓿斋中,不过寻常博士;
文正以天下为任,问今日齑盐队里,可有此等秀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对联通过对比两位历史人物的境遇,激励读书人要有远大志向。

上联提到韩愈(昌黎)振兴了八代衰落的文风,但当年他也不过是个吃着粗茶淡饭的普通学官。这里用"苜蓿斋"形容清贫的生活环境,"寻常博士"说明再伟大的人物起点都很普通。

下联用范仲淹(文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作对比,反问现在的寒门学子(齑盐队里指吃咸菜度日的读书人):你们中间能不能出这样的人才?"此等秀才"既指范仲淹这样的英才,也暗含对当下学子的期许。

全联的精妙在于: 1. 用两位名臣的典故形成强烈对比 2. 通过"当年/今日"的时间对照引发思考 3. 用"苜蓿""齑盐"这些生活细节让说理更生动 4. 最后的问题直指人心,激励人不要因出身平凡而自限

这就像现在说:"马云当年也是普通教师,你们这些996的年轻人里,能不能再出个改变时代的人物?"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实鞭策力。

汪楫

(1626—1689)江南休宁人,居扬州,字舟次,号悔斋。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检讨。曾充册封琉球正使。旋为河南府知府,官至福建布政使。早负诗名,与汪懋麟并称“二汪”。有《悔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