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陵渡(泰和)

路穷春江长,江上花陵渡。
东风桃李花,多少随流去。
野航容数客,来往冲红雨。
日夕望烟波,武陵更何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渡口的生动画面,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悠远。

画面感: 开篇用"路穷春江长"勾勒出大场景——小路尽头是绵长的春江,江上有座叫"花陵"的渡口。东风一吹,桃李花瓣纷纷落入江水,像被流水带走的春天。"野航容数客"写简陋的小船载着零星乘客,在漫天飞花中穿行,画面极具动感。

双重意境: 表面写实景:渡口春日繁华与凋零并存(花开又花落),小船每日往返于红雨般的花瓣中。深层却暗藏追问:夕阳下望着朦胧江面,那传说中的武陵桃花源(理想之地)究竟在何方?这种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让简单的渡口有了哲学意味。

情感表达: 通过"多少随流去"的落花和"武陵更何处"的怅惘,诗人悄悄传递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对人生方向的迷茫。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一处景物都染上了淡淡愁绪,让读者自然体会到那种"美好易逝,归宿难寻"的共鸣。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